我也参与了十年NBA中国赛的报道和评论。印象最深、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一个。 2004年,火箭队对阵国王队,姚明回到了家乡。姚明刘伟兄弟和阿迪达斯在黄浦江畔搭建了一个舞台,为麦蒂卖鞋。当时还没有奔驰中心和万事达中心。上海体育场、北京第一体育场的门票都被疯狂抢购。场边座位售价2万元,名人众多。在北京,大姚给了我两张票让我父母看。门票面值3000多元。事实上,我只能坐在现场的斜角。礼堂好座位的门票也要一万多元。对中国那场比赛的所有印象都是疯狂和火热的。那是中国运动会的开始,也是中国运动会迄今为止的巅峰。
继2004年之后,全运会时隔三年于2007年再次来到中国。此后基本保持每年的频率,但2004年的奇观却再也没有重演。 2008年奥运会后,中国运动会北京站开始固定在万事达中心,随后上海站移至梅赛德斯奔驰中心。比赛开始在顶级场馆举行,但市场反应从未达到2004年的高度,看台票价也基本稳定在原有水平。大约三分之一。我找不到具体的门票销售数字,但作为内部人士,购票的便捷性让我了解了它的销售情况。没有易建联的雄鹿队和2008年送走“匪首”戴维斯的勇士队是中国比赛质量最低、影响力最小的球队,并且连续几年持续下滑。到了2010年,NBA不得不打出姚明复出的王牌。但总体而言,在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鉴于人们的欣赏程度和严厉程度,NBA中国赛举办十年后,很难再掀起当初的热情。今天比赛开始前一小时,黄牛在奔驰中心外以300元的价格出售一张价值500元的门票。
别误会我的意思nba中国官方商城,我说的不是这个。当一项赛事不再新鲜时,想要保持其影响力和价值确实不容易,更何况是一场不是真正比赛的季前赛。事实上,近十年来,中国赛依然履行着作为NBA在中国的展示窗口和落地平台的使命。我想说的是nba中国官方商城,以中国赛为窗口和先锋,十年前NBA真正进入中国时,它的愿望和计划比现在要大得多。但十年过去了,NBA仍然是唯一能够真正在中国推出一项有影响力、能够满足赞助商需求的赛事。
近十年来,NBA在中国的举动可以用“四面出击”来形容,但结果却几乎没有收获。 NBA在中国的商业诉求和模式分为两部分。现在最广为人知、最成功的就是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来转播比赛和各种权益,在比赛过程中为赞助商提供广告,但这还很遥远。不够。 NBA也希望在中国建立大量的常规登陆平台来吸引和服务赞助商,而不仅仅是每年一次、只持续几天的中国比赛。这也是NBA成立独立运营的NBA中国公司的原因。首席执行官是陈永正,擅长政府关系和公共关系。
但随后,陈永正试图突破的几乎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。在中国男篮商业运营权的争夺中,他们一度非常接近胜利,但最终输给了在中国有更深人脉的盈方;他们在中国8个城市建立了具有购买力的球队,打造了NBA中国联赛的辉煌。方案一直仅限于ppt和文字方案,从未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篮协的认可;斯特恩希望与至少十个城市的政府进行协调。政府建设顶级场馆以使NBA扩展到北上广以外城市的计划也被搁置;陈永正在中国开设100多家NBA专卖店的计划因球迷购买力的预估而搁浅。由于低估了中国知识产权的现状,目标定得太高,彻底失败。现在它已经彻底改变路线,从实体店转向网上商城,以节省成本。几次尝试突破未果后,陈永正报名离开。 NBA中国的独立运营权也被纽约收回。 NBA中国的使命已经从扩张领土转向维持现状。
这绝不是一篇关于 NBA 的批评文章,恰恰相反。 NBA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体育联盟,其发展速度让所有职业体育联盟都仰慕。原篮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2002年访问美国和NBA时带回的财务数据显示,当时NBA与篮球相关的收入为31亿美元。 1984年斯特恩上任时nba中国官方商城,这一数字仅为1.6亿美元。现在,这个数字已飙升至 55 亿美元,在过去十年中几乎增加了两倍。新总裁萧华与abc/espn签订了一份为期9年、价值240亿美元的新转播合同后,联盟的收入将从2016年开始大幅增长。这是一个又一个的天文数字,不仅依靠NBA决策的智慧和规划——制造商,还涉及每年 5000 亿美元的美国职业体育产业。但在中国,NBA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障碍。障碍包括文化、经济、制度等。我经常说中国没有真正的职业体育。也可以说,真正的职业体育在中国很难落地,因为这意味着抢占市场、瓜分权利。
NBA已经走过十年,在中国拥有越来越庞大的球迷基础和价值。门户网站将为下一届NBA中国官网的归属展开一场血战。但在更多领域,这是NBA在中国市场苦苦挣扎的十年。他们不仅在等待下一个姚明,也在等待更大的机会。
此时,我在虹桥机场。谨以此文,献给NBA中国锦标赛十周年,也献给正在职业化、产业化道路上慢慢爬行的中国体育。